全球大学排名的数字游戏

在当今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时代,大学排名已成为学生、学者、家长乃至政府决策者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参考。然而,面对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QS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自然指数、阿联酋排名中心排名(CWUR)等琳琅满目的榜单,许多人感到困惑:到底应该以哪个榜单为准?为何有的大学的排名和我们平常的印象相差很大?为何同一所大学在不同榜单上的位置会相差甚远?甚至同一所大学在同一个机构发表的榜单上,比如前后年的两个榜单,或者全球排名和国内排名的两个榜单,也会有较大的差距?如此等等。

这些疑惑的答案核心在于其背后截然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论。所以我们看榜单不能只看排名的先后,还要了解其排名背后的排名机制和评价体系,这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图像,为自己或者家人作出更合理的求学决策。

全球大学排名概览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较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机构大约有以下几家。他们都会定时发布至少涵盖全球几千所研究型大学的榜单。

  •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最佳全球大学排名 (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由美国著名新闻机构发布,也是最早发布大规模大学排名的机构。自1983年起开始发布美国本土大学的排名,于2014年起发布全球大学的榜单。排名主要侧重于大学的整体学术研究表现,计量指标体系丰富,覆盖在学术界的声誉,科研论文产出的量和质,以及国际化合作的程度等因素。是全球查阅量最高、声誉最广的排名之一。
  •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由中国的上海软科(ShanghaiRanking)自2003年起发布,是全球最早的综合性大学排名。ARWU以其纯粹的客观量化指标和对顶尖科研成果的专注而著称。因为是学术排名,加重顶级科研成果的权重,如诺贝尔奖/菲尔兹奖、Nature/Science论文、高被引学者比例、总学术指标等。客观性高、科研导向明确,但也被指忽视教学质量与人文社科。
  • QS世界大学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由英国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自2004年起发布,也是全球查阅量最高的排名之一。其排名机制兼顾学术声誉和毕业生在业界的声誉,因此尤其受到学生和雇主的关注。但是其指标体系中的主观成分较多,问卷调查的结果易受操控而失真。而其排名机制中采用的师生比,国际学生比等指标被指明显偏向留学高度产业化的英联邦大学。QS排名在数据的可靠性和在排名机制的客观性而饱受诟病。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HE):同样源自英国,最初与QS合作,2010年后独立发展。泰晤士排名的指标体系更全面,兼顾教学、研究与产业联系,以其相对均衡的教学与研究评价体系而闻名。但是和QS排名一样,其指标体系中的主观成分占比依旧过高,排名结果也遭质疑。
  •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排名 (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CWUR):位于阿联酋的CWUR于2012年首次发布了全球顶尖大学的榜单。这些年来已经逐步将这个榜单扩展到涵盖全球2万多所大学。CWUR排名完全基于公开的客观数据,其特色在于高度重视教育质量和校友成就,将“校友获得重大国际奖项”(教育质量)和“校友在世界顶尖公司担任高管”(校友就业)这两个指标赋予了总计50%的权重。这意味着,要进入这份最终名单,一所大学不仅要有顶尖的综合声誉和科研产出,还必须在培养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学术和商界领袖方面表现卓越。
  • 自然指数排名  (Nature Index Rankings):“自然指数”是由英国自然杂志社于2014年开始发布的一个独特的排名,专注于追踪在82家顶级自然科学和64家健康科学期刊上的论文发表情况。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近些年来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也极大地提高了对大学顶尖自然科学研究产出的要求。

排名方法比较:指标与权重的差异

大学排名的灵魂在于其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不同的指标和权重自然产生不同的排名结果。下面我们就细究一下这些机构的排名机制。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最佳全球大学排名指标和权重

总分 = 研究声誉*25%  + 出版物数量*15%  + 一般论文引用指标*17.5% + 被引用次数前10%的论文指标*22.5%  + 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指标*10% + 国际合作*10%

上海软科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指标和权重

总分 = 顶级奖获得者校友*10% + 顶级奖获得者教职员工*20% + 高被引学者(HiCi)*20% + 发表在顶级杂志上的论文*20% + 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20% + 机构人均学术表现*10%

Q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和权重

总分 = 学术声誉*30% + 教师人均论文引用率*20% + 雇主声誉*15% + 师生比例*10% + 国际教师和学生比例*10% + 国际合作*5% + 就业成果*5% + 可持续性*5%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指标和权重

总分 = 研究*30% + 教学*30% + 引用*32.5% + 国际视野*5% + 行业收入*2.5%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排名指标和权重

总分 = 教育质量*25% + 校友就业率*25% + 师资质量*25% + 研究成果*25%

自然指数排名算法比较独特。先是计数:对于在自然指数期刊上发表的每篇文章,如果该文章至少有一位作者隶属于该机构,则该机构的计数为 1。计数不受该机构以外的作者数量或其隶属关系的影响。然后计算份额:一篇文章的总份额为 1,该份额在文章中列出的所有作者之间平均分配。对于具有多个隶属关系的作者,其个人份额在这些机构之间平均分配。一个机构的总份额是所有隶属作者在自然指数文章中个人份额的总和,排名主要基于该机构累计的总份额。

以上各家的指标和权重也不是一直固定,权重在每次更新排名时会略微调整,而指标的获得渠道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核心差异深度分析

通过揭示排名背后的机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排名体系之间的核心设计理念差异,由此造成排名结果的不同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1. 主观声誉vs.客观数据:两种价值取向的对比

  • 高度依赖主观声誉QS是最典型的代表。其排名结果近一半(45%)由全球学者和雇主的问卷调查决定。这使得QS的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在学术圈和就业市场的“品牌价值”和“印象分”,但也因此被批评为主观性过强,容易受到地域、文化和语言偏好的影响。比如其中的国际师生比例指标,则无疑会大大偏向像英联邦里大搞国际留学生产业的学校。由此QS排名也经常被诟病夹带私货,刻意抬高英联邦大学的排名,帮他们带货。
  • 纯粹依赖客观数据:与QS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软科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ARWU)。其所有指标,如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得主数量、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数等,全部基于公开可查的第三方数据,完全排除了主观因素。这使其排名结果非常稳定且难以被操控,但也导致其过分偏重顶尖理工科研究,而忽视了人文学科和教学质量。自然指数排名也是完全按照客观数据来计算,完全剔除了人为判断的主观因素。
  • 混合模式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和美国新闻的全球版试图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既包含声誉调查,也采纳大量的文献计量学数据(如论文引用、研究产出等)。

2. 教学质量vs.科研实力:评价重心的不同

  • 重科研ARWU和美国新闻的全球版是典型的“研究型”排名。ARWU的指标几乎全部与顶尖科研成果挂钩,而美国新闻的全球版也将大部分权重放在了论文、引用和国际研究合作上。这类排名对于希望进行专业深造的研究生博士生等学生更具参考价值。
  • 重教学与学生成果: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每年会发布两个榜单,一个是全球大学排名,一个是美国大学排名。这两个榜单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机制和指标。其全球排名注重研究成果,而其美国大学排名几乎不看重教师的科研产出,而是将超过40%的权重放在了与学生直接相关的指标上,例如毕业率、毕业后收入、学生留存率以及衡量大学对贫困学生助力的“社会流动性”。这使其成为评估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和投资回报率的重要工具。
  • 涵盖学科的差异:尽管这些机构的排名机制中都有科研成果的指标,而且权重也不低。但是在统计科研成果的指标上,天然会倾向理工科的科研成果,因为这些学科领域出结果的周期较短,而且目前的理工科的学术刊物数量也大大超过人文学科。这样的机制必然会偏向理工科强校,使文科强校吃暗亏。而有的排名在科研指标中刻意剔除一些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指标权重,这就有可能会产生误导的倾向了。
  • 力求均衡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致力于在教学(Teaching)、研究(Research)和引用(Citations)之间建立相对均衡的权重,并加入了产业收入等指标,试图更全面地评价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

3. 规模vs.效率:评价视角的差异

  • 关注绝对规模和顶尖成就:ARWU的指标(如诺奖得主总数)天然地偏爱那些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顶尖学府。
  • 关注人均效率QS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则更侧重于“师均”或“篇均”指标,例如“师均论文引用率”。这使得一些规模虽小但在特定领域具有极高研究效率和影响力的大学也能获得不错的排名。

由此我们看出,大学排名并非一张绝对权威的“成绩单”,而是一面面从不同角度审视高等教育的“透视棱镜”。经过数十年来把大学排名市场化的努力,尤其是近十年来更多榜单的发布,大学研究机构、排名机构、学生和家长、甚至政府部门等等已经慢慢形成一个利益相互勾连的生态链了。原来追求学术和教育的高校办学初衷反而有被稀释的趋势。对于这些排名的主要消费者,学生和家长们在寻求相关排名信息的同时,也要花时间了解排名的机制,知道其中的门道,才能清本溯源,更接近全貌。理性地将多个排名结合起来,并深入其官网探究具体学科排名和指标得分,才能拼凑出一幅关于理想大学更全面、更客观的图景。

  • 没有最好的排名,只有最适合你的排名。在参考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核心需求。如果你追求顶尖的科研环境,ARWU可能是最好的起点;如果你看重学校的国际声誉和未来的就业前景,QS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如果你希望在美国接受优质的本科教育并关心毕业后的发展,美国新闻的美国大学排名不可不看。
  • 批判性地看待方法论。理解每个排名背后的权重和指标,是避免被数字迷惑的关键。一次声誉调查的样本偏差,一次权重的调整,都可能导致排名的很大波动。
  • 超越排名看本质。排名可以作为筛选和了解学校的初级工具,但不应是唯一标准。学校的专业优势、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地理位置以及与你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的契合度,是排名数字无法完全体现的、更深层次的考量因素。

公认的顶尖高校

分析了各个排名机制的差异,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共识。在六大全球大学排名中,共有40所大学凭借其卓越的综合实力和稳固的学术声誉,进入了全部六个榜单的前100名,并且多年霸榜。这些大学在教学、研究、知识转化和国际视野等多个维度上均表现出色,获得了全球高等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它们堪称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中的翘楚。

当然大学的排名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相对强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力的兴衰,行业的变迁,办学方向的调整等等这些因素都在驱动着大学本身体质的变化。试看百年前的顶级名校,如哥廷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等,如今依旧在,但是整体势力和如下榜单上的学校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那么试想百年以后,这些榜单上的学校,又还有几所能够依然傲立顶级的榜单?甚至这些排名机构有还有几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保持长期的可信度?

美国 (21所)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MIT(麻省理工学院)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加州理工)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大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大)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
UCLA(加大洛杉矶分校)
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华盛顿大学(圣路易))
UCSD(加大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密西根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NYU)(纽约大学)

中国 (6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英国 (5所)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学)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伦敦大学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爱丁堡大学)

瑞士 (2所)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PFL)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加拿大 (2所)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伦多大学)

其他国家和地区 (4所)

Paris-Saclay University(巴黎萨克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东京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国立新加坡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尔本大学)
相关:
0 0 投票
给此文投票
订阅
通知
guest
0 留言
在线反馈
看所有评论
「望古」書法雙人展在硅谷亞洲藝術中心開幕,呈現當代文人的古意追求 —— 李躍林、王廣宇聯袂展出近年力作,白謙慎擔任顧問

2025年7月26日至8月6日,由李躍林與王廣宇聯合舉辦的書法展《望古》,在硅谷亞洲藝術中心正式展……

数学界的“奥斯卡”:深度剖析顶级数学大奖影响力

数学作为科学之王,其发展离不开对杰出成就的认可和激励。而作为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诺贝尔奖却没有设数学……

PayPal黑帮(II):科技大佬们的政经野望

PayPal 黑帮不仅改写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规则,还通过重塑多个科技领域搭建出了一个宏大的科技产业……

0
希望看到你的想法,请评论x